主页 > 资讯 > 时政 >

图文:再见了,那些年我们一起挤过的春运

2019-02-21 12:15

  • 图为:2002年1月,旅客在武昌站广场候车 2018年2月1日凌晨,近百辆动车组集结武汉动车段存车线,整装待发。 楚天都市报记者宋枕涛通讯员赵军摄

      当年自带铺盖通宵去抢火车票 如今乘高铁喝着咖啡当日抵达

      再见了,那些年我们一起挤过的春运

      楚天都市报记者胡勇谋 通讯员陈浩 陈俊 万俊梅 陈晓东周凯 沈蕾 周翀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萧颢 宋枕涛 通讯员赵军

      编者按

      今天,2019春运大潮开启,预计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29.9亿人次。

      买票难、乘车挤……曾经的回家路上,经受过多少焦急,多少辛苦,多少无奈?

      时代前进的脚步中,春运也在悄然变化:回家,不再那么难了;服务,更加温馨了。今起,本报推出《春运进行时》系列报道,聚焦2019春运,和您一起,感受春运回家之路。

      [日历标签]

      1979年春节期间,我国铁路客流首次突破1亿人次,而官方和媒体使用“春运”一词,第一次出现是在1980年的《人民日报》上。此后,春运的节前运输安排,通常由每年腊月十六开始。近年来,春运时间稳定在40天。节前15天,节后25天。

      在我们的印象里,一提起春运,回想到的都是人满为患的场景。回望春运40年历史,我们经历了怎样的沧桑巨变?

      1 从时速40公里绿皮车,到七成出行坐高铁

      昨日,记者在武昌火车站了解到,根据当时铁道部的记录,1954年春节期间全国日均客流73万人次,高峰客流90万人次。这个客流量和如今中国铁路武汉局春运一天的高峰客流量差不多。

      “1980年春运人少,大年三十后,铁路也会大范围停运,过了正月十五,旅客才又多起来。”特别是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初二这三天,不少列车都停开,武昌火车站相关人士回忆。

      改革开放后,武昌火车站、汉口火车站客流量逐年增加。春运时,两大车站的广场上都搭起了临时雨棚,密密麻麻的人群能排到几公里外。到了夜里,人们带着铺盖在售票窗口前打地铺,通宵排队买票。

      “那时候,从武汉到黄石,坐火车也要四五个小时。车上没有厕所,乘客们便自动分成男女车厢,以免尴尬。”家住硚口古田的付登祖那时在大冶工作,春运时的闷罐车一路走走停停,别提多难受。

      上世纪90年代,春运期间临客上的拥挤情形,让列车长刘嘉宁印象深刻:“一个小小的厕所,挤进8个人;车厢行李架上坐着人;列车员巡车,要从座椅靠背上踩过去;不少人挤不上车,急得眼泪直流……”

      仙桃人胡军是最早的一批南下打工者,他说,很多挤上车的乘客都是十几个小时不吃不喝,也不能上厕所。

      1995年之前,电脑尚未进入铁路售票系统,售票员易娟说,春运卖票就像是中医“抓药”,去往不同城市的车票分装在不同的抽屉。旅客去哪里,易娟就抽哪个抽屉。1996年春运,武昌站开始使用电子系统售票。2010年春运首日即1月30日,12306网站开通试运行,2011年9月30日所有动车组线路实行网上订票。

      2019年春运期间,百年武昌站、汉口站也将和武汉站一样,秀出“科技范”,旅客只需凭身份证“刷脸”进站乘车,无需取票。

      2008年春运,具荆楚特色“楚王宫”造型的武昌火车站亮相;2009年新建的高铁站武汉站启用,也是亚洲规模最大的高铁站之一,全国唯一的一座高铁“米”字形枢纽;汉口火车站于2010年改造完工并投入使用,是武九高铁、沪汉蓉高速铁路等国家高铁干线的枢纽站,同时又是武黄城际铁路、汉孝城际铁路等始发站。

      从时速40公里的闷罐绿皮车到2009年12月开通时速350公里的武广高铁,如今的春运,武汉三大站每天七成以上是动车高铁,超过542对。

      2 公路客运最高峰,省客日开行5700班次

      “1976年,我进入武汉港,在这里工作了40多年。”昨日,武汉港退休干部余汉全说,1980年起一段时间,武汉的春运主要是铁路和水运。1986年武汉港客运达到巅峰状态,从这里可以坐船到上海、重庆、宜昌、宁波等地,春运时日发班30次左右。

      那时候,武汉顺江而下至上海一般56个小时,而武汉逆水而上至重庆需要四五天时间。但票价却便宜,武汉至上海五等舱8元,武汉至重庆四五十元。客船上宽敞的走道、过道等,还能让只买了一张散席船票的旅客打地铺。

      1992年兴建的被誉为“亚洲第一港”的新武汉港,在短暂辉煌之后客源迅速下滑。2001年,汉申客班轮航线正式退出客运市场,红红火火的公路客运进入如火如荼的高峰期。

      省客集团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早已拆迁的武汉新华路客运站,一直被看做武汉“零公里”坐标。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这里的春运就是人山人海……2000年,该站票房收入在全市各客运站中率先突破亿元大关,2008年又达到历史新高2.3亿元。

      据省客集团原副总经理李家启介绍,2008年春运该集团投入运力为3980台车,当时增加的运力是历年来最大的一次,最高峰每天可开行5700班次,运输人员高达14.5万人。

      在武汉工作的天门人刘辉曾多个春节从武汉各大车站坐车回家,车站流水发班,乘客队伍排出一两公里,等到深夜发车也有过。高峰从早上六点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晚上九点多。

      2014年春运武汉四大客运站发送旅客269万人次,下降2%左右,这是武汉春运公路客流首次下降。2012年7月,汉宜动车开通,耗时1.5个小时且公交化发班,加上武咸、武石、武冈、武孝等城际铁路开通,公路客运开始日渐下滑。2015年后,轿车普遍进入家庭,中短途自驾回家成了主流。

      3 曾经坐飞机要证明如今越来越平民化

      湖北机场集团相关人士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武汉南湖机场已经是一个很有规模的中型现代化机场,但春运时机场也不是主力。

      根据湖北机场集团历史数据显示,1978年南湖机场客运量为6.5万人次,相当于现在春运期间天河机场一天的客运量。一直到1985年年底,南湖机场共有9条自营航线,从武汉能直达12个国内大中城市。

      出生于1960年的湖北民航飞行时间最长的空姐施锦娟说,1978年她当上了空姐。“那个时候,乘客基本都是公务人员、外籍人士、商人等,买飞机票还要持单位证明。”施锦娟说,直到上世纪80年中期,乘客的身份才不再单一。事实上,很长一段时间,在武昌南湖机场起降的都是48座以下的小飞机,春运时,也比平时忙不了多少,甚至还闲一些。

      如今,春节回家、旅游不再只盯着长途客车和火车,路线选择变多了——航空平民化、高铁一体化、私家车普及化,春运运输结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今年春运,武汉天河机场预计日均航班起降将达到640余架次,同比增幅达20.7%。

    相关文章推荐
    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