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资讯 > 时政 >

这颗卫星叫“武汉” 武汉迈入太空时代

2019-02-21 12:15


  •   这颗卫星叫“武汉”,军舰列车也有同一个名 海陆空集齐了“武汉号”

      长江日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电(特派记者贺亮) 2018年12月22日7时51分,“虹云·武汉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乘着长征十一号火箭成功发射。这颗以“武汉”命名的卫星是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在汉成立后发射的首颗卫星。长江日报记者发现,除了“武汉号”卫星,以“武汉”命名的还有列车和军舰,可谓“海陆空”齐聚。

      “武汉号”是我国首颗低轨宽带卫星

      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邹广宝介绍,“虹云·武汉号”卫星是武汉造,率先在武汉开展示范应用。

      “虹云·武汉号”是我国首颗低轨宽带通信技术验证卫星,首次将毫米波相控阵技术应用于低轨宽带通信,能够利用动态波束实现更加灵活的业务模式。也是我国天基互联网“虹云工程”的首发星。

      相比其他卫星,“武汉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的传输效率更高,传输的数据容量更大,与国际先进技术并跑,进行星座组网后,能够覆盖全球,让高速通信不再有盲区。

      “武汉”舰频频亮相军演护航

      “武汉”舰在2004年就已入列,2008年12月26日,索马里亚丁湾水域海盗日益猖獗,“武汉”舰、“海口”舰和“微山湖”舰组成的远洋舰艇编队赴亚丁湾地区执行护航任务,这是我国首次派军舰执行此类任务,派出的主要作战舰艇均为中国海军最新锐国产驱逐舰,这次行动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行动验证了“武汉”舰驱逐舰的适航性。

      “武汉”舰是052B型驱逐舰的2号舰,该舰长约155米、宽20米,空载6800吨,满载7500吨,采用了全封闭、曲面板代替平面板、倾斜侧壁的设计方法来降低雷达反射信号。采用了红外隐身、声学隐身等多种隐身措施。

      在以湖北城市命名的海军现役舰艇中,就舰艇吨位和作战效能而言,“武汉”舰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哥”,该舰防空、反潜、反舰各项能力均衡,服役以来,“武汉”舰“出镜率”颇高,亮相军演、远洋护航,多次受到表彰。

      “中国武汉号”列车往返德国鲁尔区

      早在2015年9月11日,德国联邦铁路局在武汉友好城市杜伊斯堡市举行仪式,命名行驶于鲁尔区的一列客运列车为“中国武汉号”(“Wuhan China”)。

      这辆行驶于德国鲁尔区的城际快车,是德铁历史上首辆以外国城市命名的客运列车。

      德国联邦铁路局也希望借此,参与中欧专列等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的运营,增强与中国的合作。

      解读

      “武汉力量”将让全球都不再失联

      长江日报特派记者贺亮 通讯员武经宣 陈静 发自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一箭穿苍穹,宏图起征程。12月22日 “虹云·武汉号”的成功发射,是我国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系统建设迈出实质性的第一步,标志着武汉迈入太空时代。

      现场直击

      “武汉号”卫星一飞冲天

      早上7时,戈壁滩还是黑夜,长江日报记者乘坐的大巴车朝着远处的光亮前行,进入到火箭发射观测地,零下十几摄氏度的戈壁滩上,现场的观众在寒风里注视着发射架。

      7时51分,戈壁滩上天刚放亮,“轰”的一声,长征十一号火箭点火升空,烈焰瞬间照亮了茫茫戈壁滩。火箭从观测点上方飞过,在戈壁上空留下一道长烟,久久不散。最终,火箭消失在天际线,留下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点火后的第906秒,“虹云·武汉号”成功入轨。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地,时隔48年,我国第一颗低轨Ka频段用户链路通信卫星“虹云·武汉号”在此成功发射,技术与全球先进技术并跑,开启了天基互联网的新征程。

      武汉作为

      系“虹云工程”首颗星,将让全球不再失联

      目前,由于沙漠、山脉和海洋等环境因素,世界上至少还有一半的人口没有接入互联网,信息的匮乏限制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而“虹云工程”正是着力解决这一问题,通过部署在距离地面1000公里的宽带卫星星座,能做到真正的全球覆盖。

      “虹云工程”以天基互联网接入为主要目标,基于低轨通信星座及其地面系统,与我国现有的通信系统相辅相成,为“互联网+”战略的实施和产业化发展搭建新的信息交互平台。

      “虹云工程”是我国首次提出建立基于小卫星的低轨宽带互联网接入系统,“小卫星”“低轨”“宽带”的组合设置也正契合了当前商业发展的需求。

      按照规划,整个“虹云工程”的实施分为三步走战略。“虹云·武汉号”是其第一颗技术验证卫星,它的成功发射,为整个星座的搭建打下了坚实基础。到“十三五”末,计划发射4颗业务试验星,组建一个小星座,让用户进行初步业务体验。到“十四五”末,实现全部卫星组网运行,完成业务星座构建。

      研发企业

      将形成年产200颗卫星生产力

      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邹广宝介绍,这颗卫星命名“虹云·武汉号”,是因为公司落户武汉后生产的首颗卫星。这颗卫星两年前就开始研制,承载了多项先进技术。

      目前,全球已有多个国家正在研发低轨宽带通信星座,“虹云·武汉号”在技术上与国际领先技术并跑。

      2017年12月22日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在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注册,该公司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是航天科工集团拓展空间领域的总体单位,主要从事空间工程技术研究、系统研发和产业化经营,基于商业航天、空间安全、载人航天等核心领域,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空间产业公司”。

      “虹云·武汉号”之外,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在武汉将有更大作为:将在汉建设载荷及分系统装配测试厂房、卫星AIT厂房、微小卫星制造厂房、推进系统装配测试厂房和蜂窝板生产厂房,主要产品有虹云工程、微纳小星等。

      该公司将在汉建立虹云工程研制批量生产线,计划具备年产200颗卫星以上能力,这将极大提升我国卫星批量生产研制能力。

      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负责人表示,我国天基互联网的第一颗卫星“虹云·武汉号”的成功发射,是武汉市建设国家商业航天产业基地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重要一步,今后,武汉将一如既往,全力以赴推进航天产业基地建设,为武汉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为推进我国航天产业发展做出武汉贡献。

      链接

      航天产业第三极武汉快速崛起

      在中国航天产业军用民用商用的格局中,与上海、西安不同,武汉以发展商业航天为主,随着众多项目的投产,必将成为中国航天产业的第三极。

      今年以来,武汉市围绕航天产业集群,大力开展招商引资,赴北京、深圳等地开展产业基地宣传推介和招商活动,全年共签订项目协议34个,投资总额601.84亿元。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在汉落地仅仅两年,发展迅猛。目前,该基地微小卫星的商业发射与应用技术国家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工作站已挂牌。

      今年,航天三江集团大力推进低成本运载技术发展,着力打造快舟系列固体运载火箭,已形成快舟一号和快舟一号甲两型产品。

      目前快舟系列运载火箭研制正处于关键技术攻关阶段,快舟十一号运载火箭研制充分继承了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的成熟技术,控制系统、测发系统已得到飞行试验验证,目前正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飞行演示验证,多项关键技术已处于世界前列。

      航天科工行云公司的行云工程项目建设分为α、β、γ三个阶段,其中α阶段建设基于星地通信系统开展关键技术验证与业务初步运营。

      目前航天科工三院已开展超高速缩比试验线施工建设,拟于2019年初实现1000公里/小时的试验速度。

      今后,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建设将围绕火箭产业园投产和卫星产业园开工,加快完善各项配套设施,满足其生产、生活需求,初步形成5平方公里的产业新城雏形。

      (长江日报特派记者贺亮 通讯员武经宣 陈静 发自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相关文章推荐
    红人